您的位置:  首页 > > 工作动态 > > 正文

胡健教授在全省深入学习“5.17”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省委常委庄长兴做重要批示

2018-05-22 次阅读


516日,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陕西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出席并讲话。我校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胡健教授应邀出席并做了题为《以地缘优势为依托以“五新”战略任务为引领开创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反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同志做了重要批示。

胡健教授的发言重点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把握历史机遇、建设文化强省;二是依托地缘优势、构筑陕西文化新高地;三是应对陕西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构筑陕西社科研究新高地。发言中他首先强调了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倡议节点,仍存在科教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陕西现象”。因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的重要讲话为引领,落实“五个扎实”的要求,强化文化担当,全面加强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增强追赶超越的精神动力。其次,他指出要依托陕北等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树立新时代陕西文化的精魄;要依托关中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夯牢新时代陕西文化的根基;要依托陕南秦岭的生态资源,注入陕西文化更多时代性价值。第三,他提出要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社科研究“陕西学派”,构建陕西经济发展的三大实践新高地。

胡健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反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同志就发言内容做出重要批示:

“请胡健同志就文中所讲的应对陕西重大社会经济问题,进一步细化,形成在陕北、关中、陕南召开三场决策咨询会议方案,并征集研究者开展研究,在各自提交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各交叉学科的研究者们再为陕西三大片区发展形成各自一份简要的操作性强的总建议报告。送请建军主任、三省主任酌,可指定相关负责人与胡健同志对接,届时省发改委、省政策研究室共同与相对应的市政府主办。请顺虎同志牵头指导,一定要办好三场高质量务实的研讨会,切实为促进区域发展再做新贡献。”

近年来,我校教师的多篇文章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这充分彰显了我校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在陕西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也是我校强化内涵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的一个标志。


注:建军主任、三省主任分别指陕西省发改委主任卢建军,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杨三省。)


 附:胡健院长发言全文


  以地缘优势为依托,以“五新战略”为引领,开创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


西安财经学院    胡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深刻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规律和具体路径,为我们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新时代新起点,对陕西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依托陕西地缘优势,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开创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超越和“五新”战略任务提供思想理论保证和精神智力支持。


把握历史机遇  建设文化强省


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陕西被国家赋予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等重要使命,面向全国建设文化强省的“时势”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具有厚重多元的文化资源。中华民族历史上有14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100多年,给三秦大地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世界文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陕西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多元宗教文化等多种资源于一省,在全国也独树一帜。二是具有文化人才和科技基础优势。陕西高校林立,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同时,在这片文化厚土上成长起来一大批各行业优秀文化人才。陕西科研院所众多,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不仅是国家计划布局的国防科技基地,也是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国家信息产业基地。不仅拥有显示国威的尖端技术,也拥有文化产业发展所依托的先进科技。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通过调结构稳增长,陕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撑,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


看到陕西的优势和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差距。早在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就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但直至现在,陕西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而不是“文化资源强省”的错位格局仍未根本改变,科教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陕西现象”仍未根本解决。从文化产业的发展看,陕西文化资源的底盘不清,文化产业缺乏整体长远规划,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之间的深度整合不足,文化产品开发层次低,吸引力不足;从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发展的角度看,陕西依托历史积淀延伸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研究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年来一些学科的发展形势后劲不足,面临人才流失、梯队断档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能代表时代高度的学术大家、学术流派和学术群体没有形成,缺乏知名学者和学术重镇,整体学术创新能力不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利用陕西自身的优势,更好的回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战略,这些都是陕西文化强省建设面对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为引领,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发掘和用好文化资源,强化文化担当,全面加强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增强追赶超越的精神动力。


依托地缘优势  构筑陕西文化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和系统性,要善于融会贯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总书记这些重要论断,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立足陕西实际,依托文化地缘优势,整合省域内的多种文化资源,努力构筑陕西文化新高地。


一是依托陕北等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塑立新时代陕西文化的精魂。陕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浴血奋斗的地方,特别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延安奋斗了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度过了7年的知青生活。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在陕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留下了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延安是直接并最终催生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革命圣地,与新时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进程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因此,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也是塑造陕西文化精神气质的重要支撑。


二是依托关中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夯牢新时代陕西文化的根基。关中是中华文明摇篮,以它独特的优越地位,在周秦汉唐时代,发展成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秦汉唐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和制度建构日渐完善、走向辉煌的时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呈现出创新、开放、包容等特质。宋元明时代关中又产生了以尊礼贵教、经世致用为核心思想的关学流派。这些文化遗存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其超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也是陕西文化的底蕴根基。我们应守护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继续铸就陕西文化的新辉煌。


三是依托陕南秦岭生态资源,挖掘生态文明理念,注入陕西文化更多时代性价值。生态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全球性问题,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解决人类生态问题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提出形成生态发展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重要切入点。陕南地处秦巴山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秦岭与巴山间的峡谷中穿行,这里山林苍茫,水量充沛,衍生出千百条大小河流与溪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域生态资源丰富,具有独特发展条件。依托陕南独特地缘优势,积极承担国家区域发展赋予陕南生态绿色发展的责任使命,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提炼理论成果,必然会为陕西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注入更多时代性内容。


应对陕西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构筑陕西社科研究新高地


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它来自于社会经济实践,又指导着社会经济实践。因此在陕西社会科学研究中,要紧紧围绕陕西社会经济伟大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实践中的重大关键难题,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社科研究“陕西学派”。


当前,陕西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实践是在陕北地区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能源化工产业新高地。陕北地区能源种类富集、产业基础雄厚,无论产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具备了国内率先形成能源产业上下游一体化高端产业基地的禀赋条件。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能源高端价值链攀升、技术创新和产业生产通道融合以及跨区域能源化工园区构建等众多重大难题。因此陕西省社科研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紧紧围绕陕北能源产业新高地构建中的产业升级、园区体制创新等实践中出现的重大关键难题,联合开展多学科课题研究,提出有效的破解思路,打破制约陕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种种体制桎梏,助推国际先进水平新高地的构建。


陕西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实践是在关中地区构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高地。“三线建设”时期和西部大开发为关中地区打下良好工业基础,是国家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而且陕西省科教实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承担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主创新示范、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改革创新任务。同时,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因此,关中地区在打造国内先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新高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阻碍央地、部省融合的创新资源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导致关中地区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无法有机融合。因此,陕西省社科研究的第二个任务是研究如何将关中地区雄厚的创新资源与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引领国内先进制造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


陕西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实践是依托秦巴山地独特资源,打造山地区域先进的绿色循环产业新高地。陕南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关中-天水、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桥梁。同时,陕南生态地位重要,是秦巴生态多样性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因此,陕南具有全国独特的山地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在陕南构筑山地区域先进的绿色循环产业新高地实践中,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协作机制、各类资源尚未充分整合,区位分工也不明确。因此陕西省社科研究的第三个任务是要回答在陕南独特资源支撑和生态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绿色转型,打造山地区域先进绿色循环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