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水平,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3月27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一楼视频会议室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申报和培育专题辅导会”。会议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日鹏教授、我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三次获得者陈晓莉教授进行专题报告。李佼瑞副校长出席会议,各学院副教授以上教师、拟报奖科研人员以及科研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由科研处处长郝新军主持。

李佼瑞在致辞中讲到,本次会议旨在激发我校师生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热情,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强调哲学社会成果奖对于推动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和学科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处、各学院要以新一届省社科奖申报为契机,提前谋划、尽早准备,把每个阶段的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评奖制度的研判、对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宣传,持续培育标志性原创性成果,力争在各类社科奖评选活动中捷报频传。

张日鹏结合自身评奖和组织报奖积累的宝贵经验,对照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学科选择、成果要求、评价标准等申报要求,从申报选题、填表技巧、成果简介撰写以及支撑材料的完备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强调了报奖过程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为我校哲社奖申报提供了高质量指导。

陈晓莉通过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深刻剖析了哲社奖辅导和培育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重点围绕申报表的撰写技巧,鼓励教师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术论文、咨政报告、科研课题、成果要报、学术专著、科研获奖之间的线性关系,强调高质量成果是“道”,严谨的申报态度是“术”,“道”和“术”双管齐下,才能够取得良好成绩。
会议期间,两位嘉宾和参会教师围绕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和培育主题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

科研处处长郝新军在总结讲话中讲到,今年是社科评奖大年,科研处高度重视,把加强优秀科研成果奖申报组织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随着上级管理部门相关评奖政策的出台,科研处将及时为教师们申报各类哲社奖提供精准靶向服务,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组织申报和培训体系。天道酬智,期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本年度各类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硕果盈枝。